iPEDIA 百科 . |致力於知識管理與資源整合
Search

iPEDIA 百科

知識管理的領航者

百科知識庫
7011f2a3ef

認識CEDAW指引

限制女性深夜工作違憲,勞動部3個月內提修法,在這次釋憲的討論當中有提到,限制女性夜間工作可能違反「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而什麼是CEDAW呢?此項聯合國所訂定之公約,我國於民國100年制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來做為遵循CEDAW的法源依據,其最主要目的在於提倡男女於各方面的平等! 這個受到許多國家重視並簽屬的公約內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CEDAW指引』吧 ! ?
了解更多 →
02bf79c008

手術室粉塵危機

手術煙塵太毒 醫護罹癌率逾百倍,對於醫生除了工時長外,他們也有不少職業傷害,就像在手術室中會接觸到的煙塵以及有毒氣體,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在手術室中吸入手術煙塵,其傷害就像長期吸二手菸一般,而目前醫院手術所使用的外科用口罩是無法完全阻絕手術煙霧的,除了使用更高規的過濾口罩外還須搭配適當的煙霧排氣系統,才能更好的保護到醫護人員的健康。 藉著這個機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手術室粉塵危機』吧 ! ?
了解更多 →
E08af3e67e

夜間工作潛藏危機

曾經發生過的超商店員於夜間工作時遭到暴力攻擊的新聞仍歷歷在目,除了夜間的工作環境相較白天可能增加的危害風險外,於夜間工作亦會對工作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如睡眠障礙、加重心血管疾病、影響心理健康等,因此雇主應對於夜間工作按照其行業特性及實際需求,來進行風險評估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控制措施,藉此保護夜間工作者們的安全。 今天就讓我們藉著這個機會來認識一下,讓我們來了解『職場夜間工作安全衛生指引』吧 ! ?
了解更多 →
42889526ac

精彩表演背後暗藏的危機

影視業中光鮮亮麗的表演背後常常潛藏著危機,由於此行業的特殊性常常發生重大事故後,大家才會發覺問題,且此產業中的作業常涉及許多不同類型的專業組織及人員,使風險評估的難度更高,是否確實落實危害之辨識、評估、控制也成為一大問題。近年來國內外發生不少影視業重大職災的案例,使社會大眾漸漸發覺影視產業的職安衛問題!這個長期以來缺少職安衛投入及關心的產業,已成為職安衛所保護的一大漏洞,我們應該從此刻開始逐步落實才行! 藉著這個機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影視業的安全衛生』吧 ! ?
了解更多 →
Fb76e085ce

新聞採訪人員安全衛生指引

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在2008~2017年的統計,全球因公殉職的記者有588位,記者由於工作性質、報導任務等因素,時常出入高風險場所,又由於高壓的工作環境,往往會忽視自身的安全,而採訪之工作環境較為多變,需要強化採訪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且透過內部管理制度、因地制宜的運作,才能有效的避免職業災害的發生! 今天就讓我們藉著這個機會來認識一下,讓我們來了解『新聞採訪人員安全衛生指引』吧 ! ?
了解更多 →
5ec8f4a666

職業因素引起COVID-19認定參考指引

近日確診人數大增,許多相關的問題逐漸浮出,在職場上染疫後是否可以算做職業病來申請職災傷病給付成了另一大問題,可認定為職業病之情況須符合哪些條件,可能很多人都還一頭霧水,藉著這個機會,今天我們就來重新認識一下由職安署所公告的『職業因素引起COVID-19認定參考指引』,來進一步了解在什麼條件下染疫才能認定為職業病吧。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職業因素引起COVID-19認定參考指引』吧 ! ?
了解更多 →
E7c58928bb

認識職業性塵肺症

【『咳嗽噴石頭』高危險職業曝光,遠離塵肺症 2動作很重要】塵肺症患者由於粉塵沉積於肺部,目前並無有效的清除方式,僅能針對症狀採取治療,無法根治,因此為了預防塵肺症,若工作環境無法避免暴露於粉塵的環境中,則必須確實戴上個人防護具,並維持工作環境的通風,才能降低發生無法挽回之肺部病變的可能性!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職業性塵肺症』 ! ?
了解更多 →
03ade6048d

看不清嗎?小心!『職業性白內障』

【眼睛矇霧看不清境是職災白內障 醫師提醒這些工作場所很危險,要用「 這個」護眼】不僅僅是可能暴露於游離輻射、紅外線、焊接作業等勞工有罹患白內障之可能,在大太陽下工作之勞工若不配戴太陽眼鏡阻絕紫外線亦會有很高的風險使眼睛產生病變,因此有暴露風險的工作都應確實配戴有防護功能之護目鏡 !否則結果不僅可能影響視力,更甚者則會導致失明的 !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職業性白內障』 ! ?
了解更多 →
298f0aa293

潛藏的健康殺手『石綿』

工業發展史中的致命粉塵:台灣石綿職業病可能在2020-2030年達到高峰,石綿在1977年時就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定為一級致癌物質,但我國於1960年代因應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發展,石綿需求量大增,一直到1987年後石綿消耗量才有顯著下降,直到現在於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中仍可將石綿用於研究、依照石綿長時間的潛伏期,推測台灣的石棉職業病例將開始逐漸顯現,雖現在已進用大部分石綿產品,但仍然有未標示及未妥善處理的石綿建材,其於拆除時就有可能使勞工、社區居民處於致癌粉塵的威脅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石綿』吧。 藉著這個機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潛藏的健康殺手-石綿』吧 ! ?
了解更多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