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及其感染造成的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其現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要感染途徑。
然而,仍有少部分之感染患者,源自於職業性的暴露,其中則以從事病患診療、護理或研究工作等職業最為常見。
「職業性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之認定參考指引中」便清楚論述醫學評估與鑑別診斷、暴露後處理原則、暴露證據收集的方法及認定基準等內容,以作為診斷及認定之用途。
文章目錄
Toggle▍甚麼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
致病原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目前可分為兩型,HIV-1和HIV-2,兩種病毒的致病力並不相同。
HIV-1是大多數國家中最主要造成愛滋病的病因, 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愛滋病,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愛滋病 ;HIV-2主要分布在西非,感染HIV-2則往往沒有相關的病症。
? 症狀:HIV病毒犯人體 CD4 淋巴球,使數目逐漸下降,導致身體免疫系統瓦解。末期 B 淋巴球也遭波及而減少。
? 感染途徑: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為主要。
? 勞工保險職業病種類項目分類:第 2 類第 5 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之參考應用。
▍哪些職業是潛在感染族群?
? 醫護人員:醫師、護理人員、醫檢師等工作者。
? 研究人員:感染症研究人員。
? 廢棄物處理:醫療廢棄物處理人員、生物廢棄物處理人員。
? 警消保全等:軍警消 、保全或法院、監獄戒護人員。
▍醫學評估與鑑別診斷
? 工作人員暴露者部份
若是工作人員發生暴露, 應立刻採集受傷員工的血液做愛滋檢驗,以確認受傷員工在意外事故發生之前是否已經感染 HIV。
? 含愛滋病毒血液來源的檢查
– 若能追蹤到暴露來源對象,應儘速檢測其愛滋病毒感染狀態 –> 作預防性投藥處方之參考。
– 應於一週內將「醫事、警消等人員因執行業務意外暴露愛滋病毒通報單」送所在地衛生局備查。
? 工作人員受傷的狀況
– 受傷工作狀態:防護具、工作內容或流程等。
– 受傷傷口狀態:嚴重度、何種器具等。
? 暴露來源者的檢測
發生暴露的時間點、 暴露來源者的愛滋病毒感染狀況。
▍職業性 HIV 感染認定主要基準
1️⃣ 暴露的證據
有明確的職業暴露史(含 HIV之血液、體液、生殖器分泌物經傷口或黏膜接觸 )。
2️⃣ 適當的時序性
發生在工作暴露之後,檢驗上血液陽轉最長潛伏期 (Maximum latent period) 為 12個月。
3️⃣ 疾病的證據
因執行職務意外暴露愛滋病毒並服用預防性投藥後,暴露者應定期檢驗追蹤:
– 篩檢陰性:可排除感染。
– 篩檢陽性:進行確認檢驗,以確認診斷結果。
4️⃣ 大致排除其他原因
排除職業接觸外的感染源及可能原因。
贊助我一杯咖啡 | Buy Me A Coffee
如果您覺得本文章或本平台的資源對您有所幫助,可以贊助我一杯咖啡
這樣將讓我更多動力寫出好文章!??
▍延伸閱讀
?【工安日記】- 三百六十行 行行都有職業病
?職業相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人因性危害及預防
?皮膚病也可能是職業病?!
▍參考資料
? 職業性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之認定參考指引
? 職業因素使從事醫療業務接觸患者病原體引起法定傳染病外之傳染性疾病認定參考指引
▍工安百科致力於環安衛知識管理與資源串聯
▍文案版權所有,轉載侵權必究